优质杂交晚稻盛泰优018生产技术规范
为规范优质杂交晚稻盛泰优018栽培技术,制定本规范。
1 产地环境
应选择土层深厚,土壤肥沃,排灌方便的田块,产地应远离城镇、医院、垃圾场、工矿企业等污染源,集中成片,便于管理。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116—2002的规定。
2 种子质量
应符合GB4404.1的规定。
3 育秧
3.1 种子处理
3.1.1 晒种
按每亩大田用种量2~2.5公斤,于浸种前一个星期左右,选择晴天晒种一天,以增强发芽势和提高发芽率。
3.1.2 选种
用清水选种,清除浮在水面上的不饱满种子及杂质。
3.1.3 消毒浸种
经过选种后的种子,用使百克(25%咪鲜胺)溶液浸泡6小时后,用清水洗净。沥干6~12小时后,再换清水浸8~12小时,捞出后进行常温催芽。
3.1.4 催芽
当浸好的种谷出水后,由于温度较高,很容易破胸露白,当70~80%的谷粒长出种根后,用冷水淘洗一次,促进芽齐芽壮。
3.2 秧田准备
选择地势平坦,土壤肥沃,无杂草,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。翻耕12厘米深,耙碎,整融(表层土壤成糊状)、整平,然后按包沟2.0米宽开沟分厢,厢沟深12厘米,厢沟宽30厘米;开好围沟,围沟深15厘米,宽30厘米。塑料软盘湿润育秧,按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:20备足秧田面积;机插育秧,按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:80备足秧田面积。
3.3 秧田施肥
每亩秧田施45%(15-15-15)的复合肥25~30公斤。
3.4 秧盘准备
软盘抛秧采用353孔塑料软盘育秧,塑料软盘规格为60厘米×33厘米,每亩大田准备100个;机育秧采用机插专用秧盘40个。
厢面每排平行摆放2个秧盘,将盘孔压入泥中,盘正面与厢面平齐,盘与盘之间不留缝隙。按每80个秧盘用400克水稻壮秧营养剂,与40~50公斤过筛的菜园土拌匀,撒于盘孔内,再用糊泥将盘孔装满,等糊泥沉实后播种。
3.5 播种
3.5.1 播种期
软盘抛秧一般在6月20日~6月23日播种,机插可在6月25日~6月28日播种。
3.5.2 播种方法
播种前用高效拌种剂(如60%吡虫啉)拌种。 用经过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播秧盘内。播种后,用竹扫帚将秧盘面上的泥、土清除干净,以防串根。
3.6 秧田管理
3.6.1 管水
秧苗一叶一心前厢面不上水,晴天时,秧田沟中满沟水,以保持厢面湿润,阴天沟中半沟水,雨天沟中无积水。一叶一心后则保持厢面薄水层,如遇大雨大风天气时,则灌深水(不淹心叶为度)护秧。二叶以后,一般保持浅水,有利于分蘖。软盘育秧在移栽前2~3天、机插秧在插秧前5天排干水。
3.6.2 施肥
秧苗二叶一心时,看苗施断奶肥,每亩秧田泼施尿素2~3公斤;移栽前2~3天,施送嫁肥,每亩秧田撒施尿素4~5公斤。
3.6.3 病虫草防治
秧田杂草以稗草、牛毛毡为主,以人工去除为主。秧田期病虫害以二化螟、蓟马为主,二化螟每亩秧田用40%福戈(氯虫苯甲酰胺·噻虫螓)水分散粒剂5毫升,或20%康宽(氯虫苯甲酰胺)悬浮剂5毫升兑水25公斤喷施;稻蓟马每亩秧田用10%吡虫啉5克,或者48%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0毫升,兑水25公斤喷雾。
4 移栽
4.1 大田准备
大田翻耕深度15厘米左右;耙碎,保持土块不大于鸡蛋大小;整平,以全田高差小于3厘米为标准;泥浆整融,保持表土成糊状。
4.2 移栽期
抛秧在7月18日前移栽,秧龄期25天以内;机插在7月20日~25日插秧,秧龄20天左右。
4.3 合理密植
软盘抛秧密度每亩2.2万蔸,秧苗抛植要均匀;机插密度12厘米×30厘米,每亩大田栽插 1.7万蔸、基本苗6~8万株。
5 大田管理
5.1 施肥
5.1.1 施肥原则
采取“基肥足,追肥速,穗肥稳,壮籽肥巧”的施肥原则,一般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2公斤左右,其中有机肥占纯氮肥的50%。适宜施用的有机肥料包括堆肥、沤肥、厩肥、沼气肥、绿肥、作物秸秆肥、泥肥及饼肥等。
5.1.2 施肥方法与时期
基肥:在翻耕整田时,每亩施用45%(15-15-15)的复合肥35~40公斤作基肥。
分蘖肥:移栽后3~5天,每亩施尿素6~7公斤或45%复合肥20公斤。
穗肥:晒田复水后,每亩施氯化钾4~5公斤。
壮籽肥:在始穗至齐穗期间,每亩用谷粒饱1包(50克),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。
5.2 灌溉
5.2.1 水质要求
应符合NY5116—2002的规定,以当地没有工厂、矿山的溪流、小河、山塘、水库为主要灌溉水,水质清沏,无污染。
5.2.2 灌溉方法
灌溉总的原则:浅水活蔸,薄水分蘖,适时晒田,孕穗及扬花期浅水勤灌,后期干干湿湿,防止断水过早。移栽至活蔸田间保持浅水层。有效分蘖终止期(8月10~15日)或有效穗达到理想穗数的80%左右时,及时晒田,控制分蘖。晒到田开丝坼,白根跑面为度,再复水。孕穗期保持浅水层,齐穗后实行湿润管理,直到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,让其自然落干。
6 病虫草害防治
6.1 农业防治
因地制宜选用高产、优质、多抗水稻品种;种植品种应合理布局,连片不插花种植,减少桥梁田;清洁田园,减少病虫源基数;稻田沤耙时,注意打捞浪渣;大力提倡稻田养鸭技术,减轻病、虫、草的发生;选用健壮、无病虫种子,搞好种子消毒处理;实施高效健身栽培,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,适时移栽,合理密植,科学进行肥水管理,搞高稻株抗逆能力。
6.2 物理防治
根据害虫具有较强的趋光、趋波、趋色、趋性信息的特性,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。每50亩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,诱杀二化螟、三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等害虫的成虫。
6.3 生物防治
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,禁止捕捉青蛙、蛇、鸟类等;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农药防治病虫草害,优先选用生物农药,尽量避开在天敌发生高峰期施用农药;收割期间田埂蓄留杂草或杨柳枝把,保护蜘蛛的栖息场所。
6.4 化学防治
大田主要病虫草害有纹枯病、稻瘟病、稻曲病、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稗草、阔叶杂草等。具体发生情况和防治时间以当地植保部门《病虫情报》为准。农药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要符合附件1的规定。防治方法如下:
6.4.1 纹枯病
在纹枯病横向发展期(8月上、中旬),每亩用20%井岗霉素粉剂50克,或30%爱苗(苯醚甲环唑·丙环唑)乳油10~15毫升,兑水50公斤喷施。
6.4.2 稻瘟病
依据GB/T15790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规定,叶瘟在水稻出现发病中心时,每亩用75%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克,对水50~60公斤喷雾;穗瘟在水稻破口至齐穗期施药预防,每亩用30%稻瘟灵乳油100毫升,兑水50~60公斤喷雾。
6.4.3 稻曲病
在水稻破口抽穗前5~7天,每亩用43%好力克(戊唑醇)悬浮剂10~15毫升,兑水50~60公斤喷雾。
6.4.4 二化螟
依据NY/T59 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规定,在7月底8月初、8月中下旬、9月上中旬,二化螟1~2龄幼虫高峰期,每亩用40%福戈(氯虫苯甲酰胺·噻虫螓)水分散粒剂8~10毫升,或20%康宽(氯虫苯甲酰胺)悬浮剂10毫升兑水60公斤喷施(兼治稻纵卷叶螟)。
6.4.5 稻纵卷叶螟
在7月下旬至8月初、8月下旬,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,每亩用40%福戈(氯虫苯甲酰胺·噻虫螓)水分散粒剂8~10毫升,或20%康宽(氯虫苯甲酰胺)悬浮剂10毫升兑水60公斤喷施。
6.4.6 稻飞虱
在7月底至8月上旬、8月中下旬、9月中旬,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,每亩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,或25%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克,或25%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6~24克,或兑水60公斤喷雾。
6.4.7 大田杂草
秧苗立苗后,每亩用30%丁苄(丁草胺·苄嘧磺隆)可湿性粉剂 80克,或18%苄乙(乙草胺·苄嘧磺隆)可湿性粉剂30克,拌细土40公斤撒施。施药前,田间要保持有水层,施药后要保水7天。亦可用人工除草方法除去本田杂草。
7 收获
当95%谷粒黄熟时选晴天收割,以保证其较好的加工品质。做到当天收割,当天脱粒,当日凉晒,直至凉干(含水量≤13.5%),再经风选干净(杂质≤1%),最后分品种贮存。禁止在公路、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的地方脱粒、晒谷。
8 废弃物处理
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和肥料包装物、塑料软盘等生产废弃物、杂草等,及时收集到田间的生产废弃物回收箱内,带离水稻生产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;稻草回收后进行集中处理。
9 生产档案
建立生产管理档案,详细记录生产过程和田间管理情况,包括:播种时间、播种量、移栽时间、移栽密度、水分管理、施肥、病虫草害防治、收割时间、产量、稻谷销售等情况。
10 引用资料
NY5116~2002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
GB4404.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
NY/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
GB4285~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
GB/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(所有部分)
GB/T15790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
NY/T59 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
本规范起草单位:常德市鼎城区农业局
本规范起 草 人:罗功仪、杨朝喜、李生智
附件:
主要农药的施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
农药名称和剂型 | 最多使用次数 | 安全间隔期 (天) |
20%井岗霉素粉剂 | 2 | 14 |
30%爱苗(苯醚甲环唑·丙环唑)乳油 | 2 | 28 |
30%富士一号乳油 | 2 | 14 |
75%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| 1 | 35 |
43%好力克(戊唑醇)悬浮剂 | 2 | 15 |
40%福戈(氯虫苯甲酰胺·噻虫螓)水分散粒剂 | 2 | 28 |
20%康宽(氯虫苯甲酰胺)悬浮剂 | 3 | 7 |
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| 2 | 14 |
25%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| 2 | 14 |
25%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| 2 | 14 |
30%丁苄(丁草胺·苄嘧磺隆)可湿性粉剂 | 1 |
|
18%苄乙(乙草胺·苄嘧磺隆) | 1 |
|